什么是非统计抽样?其特点、步骤和局限又有哪些?
在审计和数据分析等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抽样的问题。有时候,会听到“非统计抽样”这个术语,那什么是非统计抽样呢?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概念。
非统计抽样的定义
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样本规模、选取样本和评价样本结果的抽样方法。与统计抽样不同,它不依赖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确定样本量和评估抽样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可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某类交易中高风险的部分占比大概为20%,于是就主观地从这部分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
非统计抽样的特点
非统计抽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它不像统计抽样那样需要严格遵循特定的数学模型和公式。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来调整抽样的范围和方法。比如,对于一些新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可能还不完善,审计人员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判断,加大对某些关键环节的抽样力度。
非统计抽样的操作步骤
首先要明确审计目标,确定需要审查的总体范围。然后,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总体的了解,判断哪些部分是重点关注的,确定样本规模。接着,采用合适的方法选取样本,比如随机选取或者根据某些特征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后,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情况。例如,在审查企业的费用报销凭证时,审计人员可能会重点关注金额较大、审批流程不规范的凭证。
非统计抽样的局限性
虽然非统计抽样具有灵活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主要依赖主观判断,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无法准确地量化抽样风险,也就是说,我们很难确切知道通过抽样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有多大。
非统计抽样是一种基于主观判断的抽样方法,它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和局限性,合理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审计和数据分析等目标,弄清楚什么是非统计抽样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23ffed1c4717d525.html
-
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需明确应税范围如工资等各类收入,确定基本减除、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等项目,依公式算出应纳税额,且要在规定时间通过合法渠道申报缴纳。
-
考研A区没有过的考生是可以调剂到B区的。前提是考生的初试成绩达到了B区的分数线。考生需及时关注研招网的调剂信息,了解各院校要求和名额,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调剂院校,并准备好相关材料,注意调剂时间节点。
-
当考研调剂形势严重,需充分了解调剂信息,积极联系目标院校,优化志愿填报并认真准备复试,如此才有机会争取到满意结果。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