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转型探索 2025-02-24 00:45:55 问题描述
已帮助人数552

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https://www.jiaokan.cn/archiver/baidu-htm-mid-21.html

已解决

评论 最佳答案1个精准回答,由 财务转型探索回答
问题详情

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最佳答案

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研究生院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简称“618所”)建立,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该院以导航、制导与控制(GNC)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国防科技需求与产业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作为国内飞行控制与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中心,其研究生教育体系既注重前沿理论探索,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国家航空事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历史沿革与机构定位

618所始建于1960年,原为“中国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1990年迁至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2016年,随着中国航空研究院重组,该所被纳入集团创新体系,成为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研究生院依托研究所的科研实力,聚焦航空科技“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端人才。目前,研究所资产规模达163亿元,年度营业收入55亿元,拥有5名院士、2名首席科学家及33名国家级技术专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

研究生院设有“导航、制导与控制”“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方向涵盖飞行控制、惯性导航、智能飞控、量子惯导等前沿领域,尤其在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学科布局向民用航空和非航空领域拓展,参与C919大型客机、高铁轨道检测、石油勘探等重大项目,实现军民融合的技术突破。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研究所现有员工31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00余人,高级职称专家350余人。导师团队包括国家级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如惯性导航系统首席设计师、飞行控制技术学科带头人等。科研平台方面,拥有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飞行控制与惯性导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配套的仿真中心、精密制造车间和测试验证设施。这些平台为研究生参与国家级课题(如机载GNC系统研发)提供了实践机会。

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研究生教育采用“院所协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在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完成数学、力学、控制理论等基础课程学习,随后返回西安参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课程设置强调学科交叉,例如将人工智能与飞控算法结合,开设《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等特色课程。论文选题需直接关联国防或民用重大需求,如某型战机飞控系统优化、无人机集群协同导航等。

招生规模与选拔机制

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10名,博士研究生名额根据项目需求动态调整。招生专业以导航、制导与控制(6人/年)和精密仪器及机械(2人/年)为主。选拔注重科研潜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复试包含四小时笔试(专业知识与英语翻译)、四十分钟口试(技术问题与思政素养评估)及心理测试。优先录取参与过航空航天竞赛或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的考生。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研究所与德国DLR、法国ONERA等国际知名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选派优秀研究生赴美、英、俄等国参与技术交流。例如,2021年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开展“高精度光纤陀螺噪声抑制”项目,3名博士生获得联合培养资格。定期举办航空GNC技术国际研讨会,邀请诺格公司、霍尼韦尔等企业专家授课,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留所从事科研工作,入职后年均起薪约25万元(含项目奖金),五年内晋升高级工程师比例超过60%。部分进入航空工业成飞、商飞等主机所,或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智能装备部门。据2023年统计,博士毕业生中45%担任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30%进入高校任教。研究所还提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公派留学等晋升通道。

创新生态与产学研联动

研究生院深度融入研究所的“七巧板式”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思想赋能、组织赋能、管理赋能”机制,推动学生参与集团内部协同创新。例如,某硕士生团队开发的“多自由度飞控模拟器”被应用于歼-20模拟训练系统,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与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风洞试验设施和超算资源,近三年联合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研究生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其特色在于将研究生置于真实的军工研发环境中,通过参与国家级重大专项(如新一代直升机飞控系统)锤炼实战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航空工业输送了高端人才,也推动了GNC技术的持续突破,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