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有哪些要点需知晓?
在审计工作的领域中,常常会听到“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个术语,很多人对此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和困惑,不太明白它具体所指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如何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简单来说,就是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它可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在经过对被审计单位初步了解、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获取更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程序。比如,当发现某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较长且金额较大,存在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就会针对应收账款这个账户余额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去核实到底有多少可能真的收不回,原因是什么等情况。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
进一步审计程序主要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这两大类型。控制测试呢,是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打个比方,如果一家公司规定采购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那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相关审批文件等方式来看看这个流程是不是真的被有效执行了,这就是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则是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它又可以细分为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就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审查,像检查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等。实质性分析程序则是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发现异常,比如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等。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实施时机和范围
关于实施时机,一般是在完成风险评估程序之后进行。因为只有先明确了哪里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进一步审计程序嘛。而实施的范围则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评估出来的风险较高,那可能就需要扩大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对更多的样本、更广泛的交易等进行审查;还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有关,规模大、业务复杂的企业,往往需要更全面细致地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如何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它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实施不同类型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把握好实施的时机和范围,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更准确地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让审计结果更具可信度。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47fbf37cd6053660.html
-
考研复试不过是否能被调剂分情况而定。若初试成绩未达国家线,则不能调剂;若过了国家线但未达第一志愿院校复试线,或者过院校线但复试被刷,都可以申请调剂。考生要清楚调剂规则,抓住机会。
-
总平均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和可变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先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加得到总成本,再除以总产量,即可得到总平均成本。例如,固定成本为10000元,每个产品的可变成本为5元,产量为1000个时,总成本为15000元,总平均成本为15元。
-
银行日记账是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特种日记账,按业务先后顺序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凭证编号等,作用有了解收支动态、对账及为报表提供数据等,由出纳根据凭证登记,要日清月结。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