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依托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海洋科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作为国内海洋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其研究生教育以“科研实践与理论创新并重”为特色,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
历史沿革与机构定位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二所”)创建于1966年,是隶属于自然资源部的综合性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其研究生院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在2024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排名并列第四,充分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
研究生院目前开设理学和工学两大门类共6个专业,涵盖物理海洋学(含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研究领域聚焦五大方向: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师资力量与科研团队
研究所拥有两院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以及“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科研团队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例如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构建了院士领衔、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导师队伍,师生比约为1:3,确保个性化培养质量。
科研平台与设备资源
研究所配备国际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包括:
1.向阳红10号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支持深海多学科交叉研究;
2.舟山科技研发基地与临安科创基地,提供装备研发与试验平台;
3.价值超700万元的高精度海洋观测设备集群,如温盐剖面仪、无人机航测系统等。
这些资源为研究生参与极地科考、大洋勘探等国家级项目提供了硬件保障。
招生与培养模式
研究生院每年招收约70名学术型硕士,实行“实验室主导制”,各实验室自主组织笔试、专业科目测试和结构化面试。培养方案强调“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硕士生第一年完成课程学习后即进入科研项目,近三年毕业生人均发表SCI论文1.2篇。2024年首次启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明确理学与工学科目不可互调,强化专业匹配度。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依托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研究所与Scripps海洋研究所、德国AWI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等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生可通过国际组织任职、海外联合科考、双学位项目等途径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近年已有37%的毕业生在学期间获得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机会。
学生待遇与发展前景
在读研究生享有极具竞争力的资助体系:国家助学金(600元/月)、所助学金(1200元/月)、助研津贴(800-1500元/月),叠加学业奖学金后年均总收入超4万元。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约45%毕业生进入自然资源部系统,30%攻读博士学位(含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培项目),其余分布于海洋环境监测、海岸工程设计等领域。
社会贡献与行业声誉
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6项,在南海深部计划、北极冰区观测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相关研究支撑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白皮书》等政策制定。其培养的研究生团队曾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称号,开发的海洋大数据算法被应用于台风路径预测系统,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支点,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通过“科研反哺教学”的独特机制,持续推动海洋学科前沿突破与人才储备升级。其在深海探测技术、卫星海洋学等领域的深耕,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中的话语权,更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5471c322eec1dfbc.html
-
考研笔试成绩调剂需先达到国家线要求,再通过研招网等渠道及时关注调剂信息,筛选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准确完整的调剂申请,等待院校审核,通过后参加复试,复试通过后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录取。
-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对其成本和价值进行确认、计量等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它因知识经济时代需求产生,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价值会计两方面内容。其应用意义重大,既能辅助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又能让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全面了解企业真实情况。
-
礼品酒计入的科目需根据具体用途确定,用于业务招待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作为员工福利发放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对外赠送(非业务招待)一般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