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作为该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承载着中医药学科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5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正式更名为研究生院并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多领域的完整培养体系,成为海峡西岸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科体系与科研实力
研究生院依托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构建起包含46个硕士点、17个博士点的立体化学科网络。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达20个,福建省重点学科7个,形成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学科群。科研平台方面,拥有8个国家(局级)三级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多项,尤其在雷公藤炮制减毒、糖尿病防治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
创新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
学院首创的双盲开题汇报会制度成为培养亮点,通过隐去师生信息、跨学科专家评审机制,确保课题评价客观性。该模式在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试点后,有效提升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获师生高度认可。同时推行"5+3一体化"中医拔尖人才培养,将理论学习与住院医师规培衔接,强化临床实践。对于同等学力申请者,设置严格的学术论文或科研课题前置条件,如针灸推拿学专业需发表CN期刊论文。
师资队伍与导师结构
现有博士生导师51人、硕士生导师747人,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20%。导师团队涵盖中医基础研究、临床医学、药理学等多领域,实行跨医院联合指导模式,如附属人民医院与第二人民医院共享导师资源,促进中西医融合。学院定期组织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近十年举办10届,推动导师学术视野国际化。
临床教学资源网络
依托8所附属医院(含三甲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23所教学实践基地,构建起覆盖全省的临床教学网络。其中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如中医康复科)和19个省级重点专科,为研究生提供特色病种研究平台。校本部国医堂医院年均接诊量超10万人次,成为中医专硕学生跟诊实训的重要场所。
国际教育与两岸交流
作为大陆首家招收台湾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有海外学生近300名,其中台籍学生占比超60%。针对留学生设立全中文授课的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项目,要求HSK四级以上汉语水平,学费标准为年均2.5万元。通过"中医特色模块"课程,开设中医美容、骨伤等方向,吸引东南亚地区生源。
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支撑
研究生院下设6个职能科室,涵盖招生、培养、学位全流程管理。开发线上信息平台实现开题报告双盲提交、评审结果实时反馈等功能。图书馆配备中医药专题数据库,纸质与电子文献总量达280万册,重点收藏《四库全书》医家类典籍。实验中心拥有超4亿元仪器设备,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
学术生态与文化建设
每年举办"杏林学术月"活动,邀请院士开展前沿讲座,近三年参会研究生论文被SCI收录量提升37%。设立"李时珍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中药炮制技艺传承研究。校园内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药用植物园(时珍园),种植道地药材600余种,形成沉浸式学术氛围。
从学科高原到临床实践,从导师团队到国际舞台,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始终秉持"研精究微,博学笃行"的院训,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持续输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与创新思维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其培养体系既扎根传统医学精髓,又积极融合现代科研方法,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79eefa41940ff5d5.html
-
金蝶出纳进行反扎账,需先以出纳身份登录系统,进入“财务会计”下的“出纳管理”模块,找到“期末处理”中的“反扎账”功能入口,点击进入操作页面,按提示确认操作即可,操作要仔细确保账目准确规范。
-
取得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借入期限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借款,用于解决临时性资金需求,如生产经营或偿债。其特点包括期限短、申请程序相对简单、利率较低。企业取得需申请、经评估、签合同后获款。
-
公司电费发票丢失后,先向供电部门报备,获取其加盖公章的记账联复印件,再将该复印件作为原始凭证,依电费实际用途计入相应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水电费”等,并在摘要栏注明情况,即可完成账务处理。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