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院作为中国戏剧与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历史使命。学院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创新实践,构建了覆盖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科研优势。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解析其办学特色与发展脉络。
历史沿革与学科体系
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学院已形成完备的学科架构:拥有艺术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等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硕士层面涵盖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等学术型学科,以及戏剧与影视、舞蹈等专业型领域。戏剧与影视学在2021-2022年连续两年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首位,凸显学科建设的前沿地位。
双轨制培养模式
学院实施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学术学位侧重理论创新,通过艺术学、设计学等学科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学位聚焦实践能力,在戏剧导演、舞台美术等方向推行“项目制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剧场创作、影视拍摄等实操项目。非全日制教育面向行业从业者开设,采用周末授课与线上学习结合的灵活模式,近三年已有百余名在职艺术工作者通过该渠道提升专业水平。
跨学科科研平台
依托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构建了戏剧数字化修复、舞台机械智能控制等特色研究方向。2022年启动的专业学位博士点培育项目中,博士生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完成万字专题研究,已有23项课题涉及传统戏曲当代传播、沉浸式剧场技术等前沿领域。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演出史研究》填补了学科史料整理空白。
国际化培养路径
研究生院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美国茱莉亚学院等15所国际顶尖艺术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设立“国际导演工作坊”“跨文化编剧实验室”等合作项目。2023年,戏剧影视专业硕士生参与布鲁塞尔国际戏剧节原创剧目展演,作品《沪上烟云》获最佳跨界创作奖。学院年均选派50余名研究生赴海外交流,同时开设全英文课程《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吸引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导师团队构成
现有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217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长江学者2人。实行“双导师制”,如戏剧文学专业由理论家陆炜与编剧罗怀臻共同指导,表演专业聘请焦晃、奚美娟等表演艺术家担任实践导师。近三年导师团队获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6项,出版《中国戏曲美学史》等专著43部,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哺的良性生态。
创作实践网络
学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等共建17个实践基地,其中3个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研究生年均参与剧目制作超200场,如2024年京剧《青衣》复排项目中,戏曲专业研究生完成唱腔设计数字化建模,使传统程派唱法实现频谱分析与智能修正。电影电视学院配备4K虚拟制片系统、杜比全景声混录棚,支持学生独立完成从剧本开发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创作。
特色培养项目
“长三角戏曲传承计划”每年遴选20名研究生,进入上海昆剧团、江苏锡剧院等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驻团研究,完成《牡丹亭》影像化修复等课题。“数字演艺创新实验班”整合舞台美术、新媒体艺术专业力量,开发VR版《雷雨》等沉浸式戏剧作品,其中《觉醒年代》全息剧场项目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研究生团队连续七年参与“艺术进社区”计划,在浦东张江、虹桥商务区等地建立12个社区戏剧工坊,开发《城市记忆》等民众参与式剧场项目。2024年舞蹈专业研究生发起“非遗舞蹈数字化”工程,完成傩舞、花鼓灯等8个濒危舞种的动态捕捉与数据库建设,相关成果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纳入重点保护名录。
作为中国戏剧教育的标杆机构,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院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协作等创新举措,持续输出兼具艺术造诣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其在传统艺术当代转化、科技与艺术融合等领域的探索,正不断拓展高等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85c5226c0f0eed6b.html
-
考研调剂打电话询问时,要先做好准备,清楚自身情况及目标院校专业信息。沟通时注意礼貌,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还要选对时间,控制时长,若一次没问清楚,可间隔再打或邮件咨询,增加调剂成功机会。
-
在用友U8中,先进行现金流量项目基础设置,录入凭证时指定现金流量,最后在财务报表模块生成报表并核对数据,如此可完成现金流量表编制。
-
财务可按经济业务性质、会计要素、时间周期等分类做账。按经济业务性质,区分销售、采购等业务做账;按会计要素,通过资产、负债等对应科目核算;按时间周期,做好日记账及月结、年结等工作。这样能清晰反映财务状况,助力企业发展。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