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贡献该如何计算呢?
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决策分析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边际贡献。那么边际贡献究竟该如何计算呢?这是许多人想要了解清楚的问题,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边际贡献的基本概念
边际贡献,也叫边际利润、贡献毛益等。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这里的销售收入很好理解,就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而变动成本则是那些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比如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直接人工等。举个简单例子,一家生产杯子的企业,卖一个杯子收入10元,生产这个杯子的原材料、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等变动成本是6元,那么这个杯子的边际贡献就是10-6=4元。
边际贡献的计算方法
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只要准确确定了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的数值,就能轻松算出边际贡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比如企业生产多种产品,要计算总的边际贡献,那就需要先分别算出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然后再将它们相加。还是以上面的杯子企业为例,如果它还生产水壶,杯子的边际贡献是4元,水壶的边际贡献是8元,那么这两种产品总的边际贡献就是4+8=12元。
另外,边际贡献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单位边际贡献,另一种是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是: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比如杯子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6元,单位边际贡献就是10-6=4元。而边际贡献率的计算公式是: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如果杯子的边际贡献是4元,销售收入是10元,那么边际贡献率就是4÷10×100%=40%。
了解边际贡献的计算方法,对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生产决策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企业在决定是否要增加一种新产品的生产时,可以通过计算该产品的边际贡献来看看是否有利可图。如果边际贡献是正数,说明在扣除变动成本后还有剩余可以用来弥补固定成本甚至盈利,那就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边际贡献是负数,那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个生产决策了。
边际贡献的计算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这两个要素,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等相关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8a4d69d8a60d8ba7.html
-
985考研是否有必要调剂需综合考量。调剂可增加录取机会、拓宽学术视野,但可能无法进入心仪高校,且需适应新环境。应根据自身对学术的热情、在新环境中的学习能力,以及调剂后的学校和专业与职业规划的契合度来判断是否选择调剂。
-
专用发票需加盖发票专用章,它是税务识别和确认有效性的依据。盖章要清晰完整、位置正确且信息一致,不能用财务章或公章替代,以确保发票有效,避免税务风险。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