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该如何准确计算呢?
在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中,经常会涉及到免抵退税的相关事宜,可这免抵退税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很多人对此都感到困惑,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免抵退税的基本概念
免抵退税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免”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步骤
首先要确定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接着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然后比较当期应纳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大小。如果当期应纳税额≥0,说明企业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足以抵顶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此时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如果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要是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免抵税额=0。
举例说明
假设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当期内销货物销售额为200万元,销项税额为26万元。当期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进项税额为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5万元,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为300万元,外汇人民币牌价为1。
首先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00×1×(13%-10%)=9万元。
然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26-(30-9)-5=0万元。
再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300×1×10%=30万元。
由于当期应纳税额=0,所以当期应免抵税额=3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0。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免抵退税的计算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基本概念到具体计算步骤,再到实际的举例说明,一步步揭开了免抵退税计算的神秘面纱。了解这些对于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准确核算税务情况至关重要,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财务和经营活动。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8b8cf0af7d3a014b.html
-
建设工程公司收入一般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常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主要工程业务收入,若有租赁设备等零星业务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准确运用科目能清晰反映经营成果。
-
考研结束后准备调剂专业,要仔细了解调剂政策,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专业,准备好规范完整的调剂材料,并积极与导师沟通,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以提高调剂成功率。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