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专家 2025-02-24 10:23:33 问题描述
已帮助人数880

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https://www.jiaokan.cn/archiver/baidu-htm-mid-21.html

已解决

评论 最佳答案1个精准回答,由 税务筹划专家回答
问题详情

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最佳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作为我军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以服务国防科技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使命。自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学院初创至今,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积淀,该院已构建起涵盖军事工程、信息对抗、装备研发等领域的完整学科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军事科技创新生态。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指引下,这里不仅是军事理论创新的策源地,更是连接院校科研与部队实践的桥梁。

学科布局与专业特色

研究生院依托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构建起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跻身A类学科,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新型作战力量相关学科如电子对抗、网络攻防、无人作战系统等方向,采用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通过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培育适应智能化战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拥有包括5位两院院士领衔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学术标杆效应显著。专职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占比达28%,形成老中青三代衔接的学术梯队。依托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1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在防护工程、军事通信、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70余项。

教学模式与培养机制

推行“部队-院校”双导师制,与81集团军等作战单位共建13个联教联训基地,将重大演训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实施“精武”系列实战化培养项目,组织研究生参与“智能雷场系统研发”“无人机集群攻防”等32个实战课题攻关。创新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弹性学制和远程教学系统破解工学矛盾,使部队在职干部年均参训率提升至91%。

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与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等14所外军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每年选派约200名研究生参与国际军事竞赛和学术交流。承办陆军国际学员周活动,在联合指挥模拟、跨国工程保障等课题中深化合作。外军留学生培养涵盖90余个国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军事教育品牌。

政教融合与思政建设

构建“战例解析+红色教育基地”思政教育矩阵,将宁都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哈军工工兵系等历史传统融入课程。定期组织研究生宣讲团赴高原海岛部队开展理论服务,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等一线战场检验政治素养。与河北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共建智慧马院,开发虚拟仿真思政教学系统,获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称号。

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建立三级教学督导制度,聘请部队指挥员、装备专家组成督导组,对129门核心课程实施动态评估。推行毕业设计“双盲评审”机制,要求学位论文选题100%源自部队实际需求。近年研究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获奖118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67%。

后勤保障与训练条件

校本部拥有72.9万平方米科研教学空间,配备亚洲最大的地下防护工程实验场和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建有涵盖5G战术通信、高超声速武器防护等领域的专项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9亿元。徐州训练基地设置城市作战、渡河工程等7类实兵对抗演训场,可模拟复杂战场环境下的装备测试。

人才输出与部队反馈

毕业研究生赴作战部队任职合格率达98.7%,在“跨越·朱日和”等系列演习中,研发的野战通信中继系统、智能排爆机器人等装备获部队高度评价。人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省级人防部门录用率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参与设计的某地下指挥所防护体系成为国家人防样板工程。

站在科技强军的历史节点,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正以智能化战争需求为牵引,深化“研为战、教为战”的育人理念。通过持续优化学科生态、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这座军事科技人才摇篮必将为新时代强军事业输送更多战略科技力量。

0相关评论
相关推荐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注册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立即做删除处理!如有知识产权恶意碰瓷者,不联系本站人员直接诉讼,本站将不负任何责任!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