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企业的税务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在供应商管理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要求。那么“营改增”究竟该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呢?
明确供应商纳税身份
“营改增”后,供应商的纳税身份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身份在开具发票等方面有差异。一般纳税人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用于企业进项税额抵扣,降低税负。而小规模纳税人大多只能开具普通发票,部分可由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企业要清晰掌握供应商的纳税身份,优先选择能提供足额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供应商,这样能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最大程度优化税务成本。
规范发票管理流程
发票在“营改增”后的供应商管理中至关重要。企业要与供应商约定好发票开具的内容、时间、税率等细节。确保供应商能及时准确地开具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收到发票后,要严格审核发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票面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比如发票上的纳税人识别号、货物或服务名称、金额、税率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发票要及时退回要求重开,避免因发票问题导致税务风险和财务核算不准确。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结合“营改增”的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估体系。除了传统的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评估外,还要重点评估其在税务方面的表现。比如是否能稳定提供合规发票,有无税务违规记录等。对于在税务方面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可以给予更多合作机会和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经常出现发票问题或有税务风险的供应商,则要考虑减少合作甚至终止合作,以此激励供应商规范自身税务行为,保障企业自身的税务健康。
加强沟通与培训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供应商传达“营改增”政策对双方合作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发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对于供应商相关人员,企业也可以视情况提供一些关于“营改增”政策解读和发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确保双方在“营改增”背景下的合作能顺利进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合作障碍和税务风险。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举措,企业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障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税务处理的规范与合理,让企业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c715b718efa4f6f2.html
-
企业缴纳应交税费需先进行税务登记,确定应纳税种和税额,按规定时间和流程申报,如实填写信息后按时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缴纳。个人方面,有固定工作的由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需自行申报纳税,可通过官方网站或办税服务厅进行,并按时按规缴纳。总之,企业和个人都应依法按时如实缴纳应交税费。
-
是否选择考研调剂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要了解调剂本质,清楚调剂院校及专业情况,考虑未来发展以及自身心态调整等,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接受调剂。
-
辞退福利是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解除劳动关系或鼓励职工自愿裁减给予的补偿。确认需满足制定正式计划且不能单方撤回等条件,计量分强制辞退和自愿裁减两种情况,会计处理上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