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始于1978年,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持“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了涵盖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学位授权体系,并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特色。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核心优势与发展路径。
学科体系与专业布局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以中医药主干学科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设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其学科建设成果突出,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辽宁省一流学科,以及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其中11个学科在验收中获评“优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位列B级以上,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20%-40%。
招生政策与多元化选拔机制
研究生院通过推免硕士、长学制转入、直博生、申请-考核制博士等多渠道选拔优秀生源,2025年硕士招生规模约940人,涵盖中医、护理等专业。招生注重综合素质考核,采用“初试+复试+思政品德考查”模式,尤其重视临床学科考生的专业背景,如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仅接受全日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本科毕业生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为特殊群体提供升学通道。
导师队伍与人才培养保障
学校拥有769名研究生导师,包括博士生导师191人,其中汇聚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高端人才。导师团队中不乏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例如,肿瘤科主任高宏教授作为青年名中医,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并参与编写权威专著。这一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研究生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
培养模式与学术创新
研究生院推行内涵式培养模式,强调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课程设置注重优化结构,如护理学科通过周期性评估强化临床实践基地与导师队伍建设。学术活动丰富,定期举办“岐贤硕博论坛”,邀请行业专家探讨肿瘤治疗等前沿课题。学校在教材建设上取得突破,2025年获批全国中医药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14人,创历史新高。
学位授权与质量监管体系
学校严控学位授予质量,构建了覆盖中医药全领域的授权体系,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千人次、硕士学位近万人次。论文质量监管成效显著,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篇、省级优秀论文48篇,并在学位点评估中连续通过率100%。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点通过专家评审,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竞争力。
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
研究生院实施“一二三四五”党校思政模式,强化政治方向引领,并通过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品牌活动如“四大经典”知识大赛,以竞赛形式深化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奖助体系涵盖学业奖学金、助研津贴等,支持学生专注学术发展。
临床实践与产学研结合
学校附属医院作为重要实践基地,承担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例如,附属医院肿瘤科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领域形成特色,导师团队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大连校区依托双D港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了集教学、研发、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与国际化视野
研究生院积极对接地方需求,通过岐黄学者项目、基层医疗培训等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面向国际开放,吸引海外学者访问交流,并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以学科建设为根基,以创新驱动为导向,通过高水平导师团队、严谨的质量监管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持续为中医药事业输送高层次人才。其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实践路径,不仅夯实了学科优势,也为区域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e8e93ddd23d40bd8.html
-
若要取消考研调剂报名,先了解调剂系统规则,明确各院校要求。接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进入调剂志愿管理界面。找到要取消的志愿条目点击“取消”并确认。最后确认取消结果,查看志愿列表及院校反馈,确保取消成功。
-
在用友软件中修改帐套,需先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找到系统管理模块,进入帐套修改功能界面,然后依据实际需求对可修改的帐套信息项进行调整,如帐套名称、企业基本信息等,完成后保存即可。
-
通过损益转回的原因主要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如依据新准则调整收入确认方法需追溯调整;会计估计变更,像重新评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及前期差错更正,如误将费用计入资产,发现后更正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以前期间损益,从而导致通过损益转回。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