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机构概况)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始建于1958年,1978年恢复招生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作为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该校研究生院以“扶优创新、交叉融合”为发展理念,构建起多维度培养体系,成为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库高地。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山西农业大学前身为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历经百年发展,2019年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组建新校。研究生院前身为研究生处,经过多年建设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现有22个教学单位和20个直属科研机构,在太谷、太原双校区布局科研教学网络,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
该校构建了以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核心的学科群,涵盖作物学、兽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以及农业工程、草学等新兴交叉领域。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在科研平台方面,设有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作物栽培观测站、省绿色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形成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科研支撑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双轨制招生机制。硕博连读生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通过六级考核,优秀应届推免生可放宽科研要求;申请-考核制则强化综合素质评价,2024年计划招收学术型博士85名、兽医专业博士30名。在课程体系上,推行“理论+田间”双课堂,农学院等院系建有全自动气象站、连栋温室等实训基地,实现“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培养特色。
师资力量与学术团队
现有博士生导师175人,硕士生导师119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包括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2人。农学院植物保护团队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朱兴全教授团队在寄生虫多组学研究领域取得Nature子刊突破性成果。实施“双聘院士”“百人计划”等引智工程,引进以色列农业专家OmarZeidan等国际顶尖学者开展合作。
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等重大课题9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3项。在盐碱地治理领域,“玉米专用肥”专利技术实现60万元成果转化,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粱研究所搭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创新院,推动中国品种在赞比亚等国的本土化种植。年均有40余项技术通过星火科技、农科110等渠道惠及百万农户。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与美、英等10国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年均举办“云端学术季”20余场。2023年校庆期间,邀请DonaldGrierson院士等19位国际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农学院研究生国际学术报告参与率达85%。朱兴全教授团队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寄生虫检测技术联合攻关,形成跨国协同创新范式。
继续教育体系特色
在职研究生教育开设农业推广、公共管理等专业,采用“周末集中+远程教育”混合模式。课程研修班设置农业资源管理、乡村发展等实务模块,配备院士领衔的师资库,2024年农业硕士学费标准为5.4万元/3年,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撑实践教学。
文化传承与育人生态
传承“把课堂搬到田间”的铭贤办学传统,食品学院构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食安管控培养链,草业学院推行“草原生态修复”情景教学。通过“教授午餐会”“稷下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近三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年均增长23%,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政产学研协同等创新路径,持续输出具有全球视野和三农情怀的高层次人才。其“顶天立地”的办学实践,为破解农业卡脖子技术和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f33ef2ca872257bf.html
-
发票已认证的计账需根据具体业务来。增值税专用发票采购业务,按价款、税额等借记相应科目贷记付款科目。若发票先认证后入账,物资未入库先记在途物资等。发生退货且发票已认证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
可从费用明细、发票真实性、费用变动趋势及关联交易中的费用等方面着手。仔细审查费用明细是否合理,核实发票真伪及内容,分析费用变动是否异常,关注关联交易定价,通过这些来查出虚列费用情况。
-
金蝶删除帐套,需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进入帐套管理模块选中要删的帐套,按提示确认操作即可。要注意谨慎操作,因帐套删除后数据无法恢复。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