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材料数量有损耗该如何准确记账?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是日常的项目开展中,常常会涉及到采购材料的环节。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采购回来的材料在数量上可能会出现损耗,这就给记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那么,当购材料数量有损耗时,该如何准确地进行记账呢?
明确损耗类型
首先要分清损耗属于哪种类型。一般来说,材料损耗可分为合理损耗和非合理损耗。合理损耗是指在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正常流转过程中,因材料本身的特性等不可避免因素而产生的少量损耗。比如,砂石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会有少量散落,这就属于合理损耗。对于合理损耗,其成本通常是计入采购材料的总成本当中的,不需要单独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说,按照实际收到的材料数量入库,但采购总成本不变,这样就会使得单位材料的成本相应提高。
而如果是非合理损耗,比如因为运输方的疏忽导致材料大量破损、丢失等情况,这就需要另行处理了。
合理损耗的记账处理
当确定为合理损耗后,假设企业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发票上注明的数量是100件,单价是10元,总价为1000元。但在入库时发现有5件的合理损耗,实际入库数量只有95件。此时,我们记账时,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依然是1000元,只是入库数量登记为95件。那么在计算单位成本时,就变为1000÷95≈10.53元/件。在会计分录上,借记“原材料”1000元,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应科目1000元。
非合理损耗的记账处理
对于非合理损耗,要先查明原因。如果是运输公司的责任,企业有权要求赔偿。假设还是上述采购情况,出现了10件的非合理损耗,那么首先要将这部分损耗对应的成本从采购总成本中扣除。这10件损耗材料的成本是10×10=100元,所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变为1000-100=900元,入库数量为90件(100-10)。会计分录上,借记“原材料”900元,“其他应收款——运输公司”100元(假设运输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贷记“银行存款”1000元。
当遇到购材料数量有损耗的情况时,要准确判断损耗类型,然后依据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正确的记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与规范。
版权: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cdzily.com/article/f6ad2dccb422ed2b.html
-
跨专业考研可以调剂,但有条件限制。要达调剂院校分数线,调剂专业需有相关性,且得看院校规定及名额。复试环节也关键,会对跨专业知识等严格考核,需做好多方面准备才有更多调剂机会。
-
施工领用材料做账,要明确材料用途与归属,记录好领料凭证,按步骤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具体项目名称)——直接材料”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且要定期核对与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
注会和中级三科一起考的搭配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定。有一定基础且时间充裕的考生,可选择注会的会计、经济法、税法与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搭配;基础薄弱或时间不太充裕的考生,可选择注会的会计、经济法与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搭配。总之,要合理安排,注重理解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1445434087@qq.com
喵喵会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