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毓秀路88号的校园内,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以"明德尚能、志行高远"的校训深耕职业教育66载。这所2025年拥有九龙湖、扬子津、瘦西湖三大校区,总面积达1176亩的公办高职院校,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其办学层次引发的社会讨论,折射出公众对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的认知差异。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9年的扬州市烹饪学校,历经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等发展阶段,2017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5年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类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万人。
一、办学属性:高职专科的法定定位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层次具有制度确定性:
- 历史沿革:从烹饪技校到高职院校的三次跨越,2025年完成从"商科为主"向"文旅融合"的转型,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两大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建设项目。
- 教育体系:作为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三年制高职教育,未设置本科专业。2025年获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 社会认可:2025年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线达530分(工科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报考竞争比达5:1,印证其作为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二、招生政策:专科批次的培养机制
学院的招生体系呈现双轨并行特征:
- 批次定位:通过高职提前招生与普通高考专科批双渠道录取,2025年计划招生2000人,其中28个专业首次招收体育特长生。普通类专业要求10门合格性考试中7门达标,艺术类专业要求5门达标,体育特长生不设合格性门槛。
- 选拔标准:实行"学业水平成绩+校测成绩+政策加分"评价体系,空中乘务专业增设面试环节,体育特长生需通过专项体能测试。2025年校测总分300分(文化测试28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20分),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可获最高20分加分。
- 培养特色:构建"2+1"校企共育模式,与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等400余家企业合作,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4800元,对口就业率92%。
三、学科建设: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学院构建三维育人体系:
- 专业集群优势:形成烹饪科技、旅游管理、工艺美术等6大专业群,2025年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等3个新兴专业,建设全国首个漆器工艺国家级传承基地。
- 实训体系突破:投入7714.7万元建成国家级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2.39万元。与德国Festo合作建设工业4.0标准生产线,实践教学课时占比42%。
- 国际认证成果:2025年与韩国国立传统艺术院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通过AEC国际认证。
四、政策影响:职教改革的扬州样本
在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
- 标准制定:牵头制定《中国传统餐饮服务职业标准》等省级规范,漆器工艺制作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
- 产教融合:作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行业培训基地,年均培养非遗传承人500名,师生作品《漆韵》获全国工艺美术金奖。
- 数字化转型:开发"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工业物联网管理系统"入选2024年全国职教信息化典型案例。
职业教育的价值重估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印证,简单的"一本"标签难以衡量职业教育的类型价值。这所承载"淮扬菜系基因"的技术技能人才摇篮,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服务文旅战略,走出了一条"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衔接服务链、人才供给支撑创新链"的特色道路。在国家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背景下,其创建的"课堂+厨房+景区"三结合培养机制,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随着2025年"数字文旅工匠"培养工程的全面实施,这座矗立于古运河畔的"文旅人才孵化基地",正以年均2000人的培养规模,续写着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扬州篇章。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