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层次需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分类标准综合判断。该校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性质明确标注为专科(高职)。根据2025年招生章程显示,该校所有专业均纳入全国普通高校专科招生计划,执行专科批次录取标准,普通专业学费为6000-7500元/学年,住宿费为1050-1350元/年。尽管该校是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并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候选院校,但依据教育部高校分类标准,尚未进入本科教育序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这所“北部湾农业人才摇篮”承载着新时代的办学使命:
- 发展历程:2021年3月16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同年5月完成教育部备案,2023年实现一期工程交付,形成占地1010亩、建筑面积25.7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总投资达10亿元。
- 战略布局: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核心目标,开设水产养殖技术、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技术等26个专业,形成农业、工科、管理、电子信息交叉融合的办学格局。
- 硬件配置:建设有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水产养殖实训基地等18个校内实训基地,配备7600万元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量达33万册。
二、招生体系与培养特色
该校构建“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招生机制:
- 专科录取标准:
- 普通高考招生:2022年广西理科最低录取分286分、文科348分,显著低于本科线;2025年单招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总分600分。
- 对口升学通道:中职毕业生可通过“语文+数学+英语”文化测试及职业技能测试升学,畜牧兽医等专业要求具备相关技能基础。
- 培养模式:推行“双证融通”制度,学生可考取电子商务师、汽车维修高级工等49类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获取率达95%。
- 产教融合:与京东、华为共建产业学院,开设“宝马英才班”“徐工订单班”等27个校企合作项目,实施“2+1”培养体系(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
三、专业优势与区域服务
该校形成“农工结合、服务三农”特色办学体系:
- 重点专业群: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涵盖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向,开发《现代设施养殖技术》等校本教材,建有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4个。
-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德国博世集团共建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年均进入宇通客车等企业比例达85%。
- 师资建设:358名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56人,含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通过“全国优秀同类学校专家指导+高校跟岗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能力。
- 社会贡献:累计培养9000余名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在北部湾经济区287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四、发展规划与战略升级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 硬件升级:规划建设智能农业大数据中心,新增虚拟现实农业实训系统,实验室总值将突破2亿元。
- 国际拓展:与马来西亚高校共建“中国-东盟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年均培养200名国际交流生,开发跨境农业技术课程资源库。
- 升本培育:力争2025年启动职业本科专业申报,拟增设智慧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构建中高本贯通培养体系。
这所“中国-东盟农业技术交流基地”正以创建区域性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目标,深化“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其“专科提质、服务三农”的发展路径,既保持农业职业教育本色,又通过“数字化+国际化”培育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对于志在投身乡村振兴、扎根北部湾经济区的学子,这里提供的“专科学历+职业证书+东盟视野”培养链,正成为衔接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重要人才储备库。在教育分类体系中,该校虽非传统“一本”院校,但其国家级实训基地资质、自治区示范专业建设水平,实已彰显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