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当下,不时会听闻有企业或个人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广大民众的利益。那么,一旦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究竟会如何处理呢?
税务机关的初步核查与处理
当税务机关发现存在偷税漏税嫌疑时,会率先展开核查工作。他们会详细审查相关的财务账目、纳税申报资料等。如果经过核查,确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会责令纳税人限期补缴所偷漏的税款,同时还会加收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通常是按照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根据未缴税款的金额和滞纳天数来确定,这也是对纳税人未按时履行纳税义务的一种经济惩罚措施。
行政处罚的实施
除了补缴税款和加收滞纳金外,税务机关还会根据偷税漏税的情节轻重,对纳税人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对于一般的偷税漏税行为,可能会处以罚款。罚款的额度通常是所偷漏税款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比如,若某企业偷漏税款10万元,那么罚款金额可能在5万元到50万元之间。情节较为严重的,税务机关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吊销营业执照等,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涉及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如果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并且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那么就不仅仅是行政处罚的问题了,税务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偷税漏税是一种不可取的违法行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一旦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必将面临税务机关的严格核查与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务必遵守税收法规,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