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经常会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合并商誉。但很多人对合并商誉如何计算却不太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讲讲。
合并商誉的基本概念
合并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简单来说,就是购买方觉得被购买方有一些潜在的价值,愿意多花钱去买,这多花的钱在会计上就体现为合并商誉。
计算合并商誉的步骤
首先要确定购买方的合并成本。这包括购买方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等。比如,甲公司用1000万元现金和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固定资产去收购乙公司,那么这里的合并成本就是1500万元。
接着要确定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是指企业能够从其资产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且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的那部分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估值方法,如市场法、收益法等。假设经过评估,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
最后,用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减去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得到的差额就是合并商誉。在上述例子中,合并商誉=1500-1200=300万元。
特殊情况的考虑
有时候在合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影响合并商誉的计算。比如,存在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这部分如果后续经过评估确认了价值,那么在重新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就要考虑进去,从而会对合并商誉的数值产生影响。又或者存在或有负债,若其满足一定条件需要确认,也会改变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计算,进而影响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的计算对于准确反映企业合并后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其计算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企业并购相关的财务信息,明白企业在并购中到底是怎样衡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