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层次明确属于专科(高职)教育范畴。根据教育部高校分类标准,“一本”特指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公办重点本科高校,而该校所有招生计划均纳入高职专科批次。2025年甘肃省普通高考中,该校录取分数线显著低于本科线,例如2025年高职单招普通类最低分数线为190分,与本科层次高校存在本质区别。学校始建于1906年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现有段家滩、和平、新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15亩,在校生超1万人,形成了“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办学特色。
一、百年传承与战略定位
该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甘肃职业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创新突破:
- 历史沿革:前身为1906年创建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历经甘肃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兰州农学院等阶段,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成为甘肃省第一所官立职业学校,培养了以周祥椿(甘肃首位科技功臣)为代表的农业领域专家;
- 战略布局:围绕“一核三带”和“四强”行动,重点服务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形成了以甘肃农垦集团为中心,辐射河西种业、陇东羊业等领域的“一心四点”产教融合格局;
- 办学目标: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2025年获批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二、专业建设与教育特色
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专业生态:
- 特色专业群:开设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财经商贸等10大类37个专业,其中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和畜牧兽医专业群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成全国首个高度沉浸式实景互动教学体系;
- 实训体系:拥有124个生产性实习基地和39个校内实训中心,涵盖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种羊繁育中心等特色设施,校企合作开发《电解铝生产虚拟仿真系统》等12项专利技术;
- 科研创新:主持育成小麦品种72个、胡麻品种27个,推广面积达2.2亿亩,创经济效益36亿元,实现从“吃饱饭”到“吃好饭”的科研服务升级。
三、招生培养与升学路径
形成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 分类招生机制
2025年招生涵盖普通高考、中职升学、五年一贯制转段等途径,退役军人可通过专项通道报考,部分专业需面试选拔; - 师资力量
588名教职工中,博士、硕士占比53%,双师型教师达53.63%,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级教学名师51人; -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免试入学、企业就业、海外深造等途径发展,2024届学生专升本率达25%,畜牧兽医专业入职国企比例超30%,平均起薪5500元。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在乡村振兴中凸显职教价值:
- 产教融合:与200余家企业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年均承接横向科研项目50项,开发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纳入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 文化传承:开设“筑梦班”“红耕班”等特色班级,培养本土化“衡鉴工匠”,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80余项,创新创业竞赛获奖220项;
- 国际拓展:招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留学生,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输出农业技术人才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从段家滩校区的作物育种中心到和平校区的智能实训基地,这所承载119年职教基因的院校正以年均培养1万名技术人才的规模,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训。其“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模式,为甘肃省输送了40%的现代农业技术骨干。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37个特色专业和95%的就业率,印证了高职教育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