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邗江区文汇西路608号,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以"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办学理念深耕职业教育领域。这所201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民办高职院校,由富力集团联席董事长张力创办,并与瑞士酒店协会深度合作,是国内首个引入"洛桑模式"的高职院校。作为一所以酒店管理为特色的财经类专科高校,其办学层级常引发社会误解。实际上,该校始终定位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体系存在本质区别。
一、办学层级的官方认定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的核心属性为全日制民办专科高校,这在教育部备案信息和历年招生章程中明确体现。2023年浙江平行录取二段最低分326分(全省排名269197位),山东普通类二段仅239分(644192位),较本科线差距显著。这种"宽进严出"的招生特征,与传统一本院校的精英选拔机制截然不同。
该校开设的26个专业均属于高职专科批次招生,涵盖酒店管理、西式烹饪工艺等特色领域,未设置任何本科层次专业。教育部门从未将高校划分为"一本""二本",这种分类是民间对招生批次的认知,而该校始终属于专科教育序列。其颁发的毕业证书明确标注为"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
二、专业建设的行业特色
学院构建"文旅融合、国际接轨"的专业格局:
- 酒店管理专业群:全面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体系,建有四星级教学酒店、品酒室等34个实训场所;
- 现代服务创新:西式烹饪工艺专业配备米其林标准厨房,学生可参与《中国米其林指南》合作项目研发;
- 新兴交叉学科: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发"智慧托育管理系统",被列为江苏省卫健委重点推广项目。
在产教融合方面,与富力集团旗下101家高端酒店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学生可直接在丽思卡尔顿、君悦等品牌酒店实习就业。空中乘务专业与东方航空合作建设波音737模拟训练舱,实现"入学即就业"的闭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践
学院形成三条特色培养路径:
- "洛桑模式"本土化: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达3:7,每学期安排4周企业轮岗实训;
- 双师型师资建设:聘请瑞士酒店协会认证导师12人,60%教师具有万豪、香格里拉等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经验;
- 国际化发展通道:设立加拿大、迪拜等6个海外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凯悦集团全球管培生计划。
在创新创业方面,师生团队开发的"非遗美食数字化传承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酒店管理专业参与设计的"智慧客房管理系统"在富力酒店集团全面应用。
四、发展机遇与战略转型
站在新高考改革深化节点,该校迎来三重发展机遇:
- 政策红利释放:2025年全面取消招生批次划分,为特色专科院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 产业升级需求:文旅部预测2025年全国酒店业人才缺口达68万,高端服务岗位需求激增;
- 校区功能拓展:规划建设长三角文旅产教融合创新港,打造"前店后校"式实训基地。
同时面临现实挑战:
- 学历层次局限: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岗仍设本科准入门槛;
- 品牌认知重塑:需强化"专科≠低端"的公众认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 资源整合压力:现有220亩校园面积难以支撑万人规模发展规划。
结语
这座矗立于长江三角洲的"酒店人才摇篮",正在文旅产业升级浪潮中书写新篇。从文汇西路的品酒实训室到富力集团的顶奢酒店,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以"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办学实践,探索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当新质生产力重塑服务业格局,其"校政企协同、产学研一体"的育人模式,正在创造专科院校赋能行业升级的示范样本。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新时代,简单用"一本"标签定义这所院校已不合时宜,其真正价值在于构建了贯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成长通道,为学子打开了通往世界顶级酒店集团的金色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