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利好,它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很多生产企业对于出口退税究竟该如何计算却不太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明确相关概念
首先要知道,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主要涉及的是增值税的退税计算。
计算的关键要素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主要依据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另一个是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这部分税额是需要从进项税额中转出的。
而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则要分情况。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举例说明
假设某生产企业出口一批货物,出口货物离岸价为100万美元(假设外汇人民币牌价为6.5),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为13%,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0%。
首先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6.5×(13%-10%)=19.5(万元)。
然后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100×6.5×10%=65(万元)。
假如该企业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50万元,因为50万元<65万元,所以当期应退税额=50万元。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虽然有一定的公式和规则,但只要理解了关键要素和计算步骤,就能准确算出应退税额,从而更好地享受政策福利,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优势地发展业务。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