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作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层次具有明确的专科高职属性。该校在江苏省及全国执行专科批次招生,2025年提前招生计划涵盖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39个专业,普通类专业学费4700-5300元/年,艺术类6800元/年。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该校构建的"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覆盖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7个专业大类,印证了"明志、笃行"的校训精神。
一、办学定位:专科高职的实质特征
该校的"非一本"属性源于其法定办学层次与教育体系:
- 职教基因传承:前身为1986年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与1979年常州市建筑职工大学,2015年合并升格为专科院校,2024年入围全国高职院校竞争力白皮书A+高校
- 专科批次特性:在江苏省执行高职提前招生,普通类专业要求10门合格性考试全合格,艺术类需6门合格且通过美术省统考
- 教育类型定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有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24年高职在校生达12,000余人
二、专业建设:建筑行业的特色高地
依托"三对接"培养机制形成核心竞争力:
- 传统优势领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建有装配式建筑实训中心等34个实训基地
- 智能建造突破: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开设建筑3D打印课程,与中建八局共建产业学院,采用"企业课程占40%"的协同育人模式
- 绿色建筑创新: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参与研发的FCC助剂产生2亿元经济效益,获批江苏省低碳建材与城乡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三、培养模式:双元融通的育人体系
其"岗课赛证"一体化机制成效显著:
- 分类考试通道: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2025年单招计划达1950人,退役军人可免文化测试
- 双证融通体系: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可获取智能机器人维护资格证,毕业生"双证率"连续五年100%
- 竞赛育人成果:近三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5项,2023年斩获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一等奖,机械设计团队获大学生工程实践赛金奖
四、社会贡献:城乡发展的人才引擎
通过"校城共生"模式服务新型城镇化:
- 就业服务体系: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44%,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占常州建筑行业技术岗23%,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
- 技术转化成果: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应用于万亩棉田,彩色苗木繁育技术助力11个贫困村脱贫
- 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的"黄梅戏数字艺术馆"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师生团队完成宽窄巷子等文旅项目设计
从殷村职教园的装配式建筑实训中心到清潭校区的智能建造实验室,这所院校用40年践行着"城建工匠摇篮"的使命。其"专科"的实质在于: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为导向,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双对接机制,培育"精操作、懂工艺、会创新"的现代城建人才,最终形成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职教模式。在建设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征程中,这所坐拥813亩智慧校园的职业学院,正以"立足常州、辐射长三角"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城乡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