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深厚底蕴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学校于2025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电子信息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标志着其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依托红色文化基因与师范教育传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研究生院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历史传承与教育使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南宋理学家张栻于1161年创办的城南书院,历经湖南师范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阶段,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紧密相连,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并完成思想转变。这一红色基因深刻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强调“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如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所倡导的实践精神。
学科布局与硕士点建设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系。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电子信息三个硕士学位点立足湖南“三高四新”战略需求,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红色文化研究等领域。其中,教育硕士涵盖小学教育、学科教学等方向,与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如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形成本硕贯通培养链。
师资力量与科研团队
研究生院依托学校近1600名教职工团队,包括50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600余名博士,并拥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创新团队等高端人才。例如,“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课程开发与教育技术领域成果显著,为研究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双重指导。学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导师资源,提升学术指导水平。
创新培养模式与校际合作
学校推行“协同提质计划”,与宁夏师范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共建教师教育联盟,通过学分互认、联合课题攻关等方式拓宽学术视野。研究生培养注重产学研结合,如电子信息专业与中联重科、风华高科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国际交流方面,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教育硕士提供跨文化研究平台。
招生政策与生源质量
2025年招生工作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设立专项计划吸引优秀生源。招生简章明确采用“分数优先”录取原则,对跨考生设置综合素质考核环节。学校组建专班赴长沙师范学院、怀化学院等院校宣讲,强调“红色育人”特色与区域服务优势,吸引立志投身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学子。
科研平台与学术成果
学校拥有3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近100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19项。研究生可参与“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智能教育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如教育大数据中心)开展实证研究。2023年,学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的研究报告被纳入湖南省智库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产学研结合与社会服务
研究生院强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例如,与湘江新区共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推动电子信息硕士参与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师生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理论+实践”双向赋能模式。学校还通过“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定向培养教育硕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校园资源与学术环境
学校现有城南书院、东方红、黄花三大校区,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资源覆盖主要学术数据库。研究生可入驻现代化科研楼宇,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微格教学系统等设施。校园文化方面,“南轩讲堂”“红色经典研读会”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力学术创新能力提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立足百年师范传统,以红色文化铸魂、以学科交叉创新、以实践导向育人,正逐步成为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强化学科特色、优化培养模式,学校为研究生搭建了贯通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成长平台,持续赋能区域教育与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