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所以"文化旅游"命名的高职院校,其办学层次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焦点。该校由南充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同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是厅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占地近千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700余人,开设旅游管理、酒店数字化运营等20个专业,教职工350余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基地,其"专科层次+文旅融合"的办学定位是理解学校性质的核心依据。
一、办学层次的官方界定
根据教育部现行分类标准,该校明确属于专科层次院校:
- 公办高职属性:四川省教育厅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代码14728标注为专科批次;2025年高职单招计划显示所有专业均执行专科录取标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建议考生身高160cm(女)/170cm(男)以上报考;
- 专科教育定位:全国统考执行专科批次招生,学费标准严格按四川省发改委要求执行,显著低于本科院校收费标准,毕业证书明确标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字样;
- 历史沿革验证:2020年由原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筹建而成,未进入职业本科试点序列,2025年单招仍执行专科录取标准。
二、专业建设的核心优势
- 文旅特色鲜明:构建旅游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群,建有3D模拟导游、GIS遥感等百余个实训室,非遗手造馆入选省级传承基地;
- 地域文化赋能:依托阆中"春节文化发源地"资源,开发"阆中民俗音乐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形成"古城保护+文旅开发"特色课程体系;
- 产教深度融合:与华侨城集团、锦江酒店等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占比40%,2024届毕业生在成渝地区文旅企业就业率达82%。
三、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 竞赛赋能体系:近三年获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学分置换"制度,高级导游证可抵10学分;
- 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非遗传承人6名,组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外聘行业专家承担40%专业课程;
- 智慧教学实践:建成集RFID管理系统、智慧校园平台于一体的信息化体系,数字化教学覆盖52%课程。
四、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 办学积淀薄弱:较四川旅游学院等老牌院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尚未获得)和师资博士占比(不足5%)上存在差距;
- 生源质量压力:2025年单招报考人数较去年下降12%,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同类公办高职30-50分;
- 资源整合需求:规划建设的东盟职教基地需投入7亿元,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未达职业本科标准。
这所承载"自强、厚德、尚美、笃行"校训的院校,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零基础到川东北文旅职教高地的跨越。正如2025级研学旅行专业学生所述:"选择南充文旅职院不仅因其非遗手造馆,更看重与阆中古城景区的定向培养协议"。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人才高地"的新征程中,学院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双轮驱动,持续探索文旅人才培养新范式。对于考生而言,更应关注其82%对口就业率、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等核心指标,而非简单以"几本"界定学校价值。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