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货是一项重要的资产。然而,市场情况变幻莫测,存货的价值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了,可具体该怎么计提呢?这是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问题,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明确存货跌价的判断依据
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首先得确定存货是否发生了减值。一般来说,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就意味着存货发生了减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比如一批服装,原本成本是10万元,但由于市场流行趋势变化,现在估计售价只能达到8万元,且销售过程中还会有1万元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那么这批服装的可变现净值就是8-1-0.5=6.5万元(假设相关税费为0.5万元),明显低于其成本10万元,就需要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了。
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常见的计提方法有单项计提和分类计提。单项计提就是针对每一项存货,分别根据其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比较情况来确定是否计提以及计提的金额。分类计提则是将存货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划分,比如将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分别归类,然后以类别为单位来计算可变现净值并与该类存货的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计提以及计提的金额。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存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提方法。
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计算
当确定了要采用的计提方法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计算了。以单项计提为例,如果某一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8万元,其成本是10万元,那么该项存货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就是10-8=2万元。如果是分类计提,先计算出某一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总和以及成本总和,两者相比较,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差额部分就是该类存货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做好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还需要在账务上进行正确的处理。一般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当以后存货的价值又有所回升,且回升后的价值高于其成本扣除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时,需要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回升增加的金额转回,做相反的账务处理,即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对于企业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合理核算利润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存货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样才能让财务报表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