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大学研究生院作为该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依托澳门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国际化教育资源,构建了覆盖文、理、工、商等多领域的学科体系。其前身可追溯至1981年成立的东亚大学研究院,2011年随大学更名重组后,逐步形成以应用型研究为导向、立足区域需求、接轨国际标准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办学特色与价值。
学科布局与专业优势
澳门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开设了涵盖工商管理、数据科学、金融学、应用心理学、城市规划等13个硕士学位及11个博士学位课程,其中旅游休闲管理学科连续三年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20%,是澳门唯一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edQual认证的特色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等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授课模式,既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又融入国际前沿理论。2025年新增的大健康学院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进一步拓展了跨学科研究领域。
国际化师资团队
研究生院80%以上的教师拥有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并聘请心理学家PaulKugler、旅游管理专家马勇等国际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师资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金融学课程获得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认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多具备跨国企业高管背景。
灵活多元的招生机制
研究生院提供三种入学途径:考试入学(通过校内笔试及面试)、推免入学(接受内地高校推荐免试生)及保荐入学(合作院校优秀毕业生直推)。申请者需提交本科学位证明、成绩单(GPA≥2.3/4.0或70/100)、语言成绩(雅思6.0/托福80/英语六级430),部分专业豁免语言要求。2025年硕士申请周期为2024年11月至次年3月,博士申请则提前至10月开放。
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课程以中文授课为主,兼顾英文教学模块,例如国际款待与旅游业管理提供中英双语班。教学强调主观能动性培养,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模拟商业项目等实践形式。学生可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课题,或通过海外交换计划赴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阿联酋酒店管理学院等院校交流。
学术研究平台建设
研究生院下设15个特色研究机构,包括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立项)、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等。2023年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全球前1%,数据科学研究院与金融学院联合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预测模型研究获澳门特区政府专项资助。
升学就业支持体系
毕业生可获中留服认证的双证学位,2024年数据显示,约35%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含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合作院校),40%进入澳门博彩旅游业、跨国金融机构及大湾区科技企业。学院设立职业发展中心,提供澳门政策研究室、银河娱乐集团等机构的实习名额,并定期举办“湾区人才对接会”。
学费与奖学金政策
硕士学费为每年10万-14万港币,博士约12万-16万港币,住宿费2.8万-4.8万港币/年。优秀申请者可申请入学奖学金(覆盖学费20%-50%),另有学术成果奖、国际会议资助等专项基金。相比英美院校,留学成本降低约60%,且毗邻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大幅缩减生活开支。
区域战略与未来规划
作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与国际葡语大学联合会成员,研究生院深度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2025年启动的广州校区将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学科。校长刘骏提出的“都会大学”理念,推动校区与澳门历史城区融合发展,例如官也街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已成为硕士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景。
澳门城市大学研究生院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国际化师资配置及产研融合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低门槛、高性价比的升学路径,尤其为双非院校学生提供了突破学历壁垒的机遇。随着广州校区的落成与QS排名冲刺计划的推进,该校在区域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影响力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