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作为我国舰船导航与操控技术领域的核心科研机构,自196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构建了集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其研究生教育体系依托军工科研优势,形成了独特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为国防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高层次技术人才。
机构背景与行业地位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单位,承担舰船导航、操控系统及海洋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研究所下设8个研究室,并在江西九江设有分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塘沽事业部,形成了覆盖南北的科研布局。作为舰船导航产品技术检测中心和国家二级计量单位,其研发的惯性导航系统、平台罗经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技术实力国内领先。
学科建设与教育体系
研究所拥有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1个“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采用“高校+科研院所”双轨模式,基础课程在天津大学完成,科研实践与论文指导由所内导师负责,兼顾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
专业设置与研究领域
硕士研究生主要招收“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代码081105),聚焦惯性导航、智能操控、系统仿真等方向。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考试科目涵盖数学一、英语一及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如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郑君里《信号与系统》被列为重点备考资料。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则拓展至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等交叉学科。
科研平台与创新能力
研究所拥有精密惯性仪表试验室、舰船操控仿真中心等国家级科研设施,配备超净化恒温实验室和5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制造中心。近五年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大专项,研发成果包括高精度陀螺经纬仪、抗恶劣环境加固计算机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科研经费充足,研究生可直接参与军工项目,论文选题90%以上来源于实际工程需求。
导师队伍与学术资源
现有导师团队12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惯性技术专家汪顺亭),国家级及省部级专家30余人,70%以上导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所内藏书40余万册,与麻省理工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建立文献共享机制,为研究生提供国际前沿学术资源。
培养特色与就业前景
实行“项目驱动型”培养模式,研究生年均参与2-3个科研项目,就业方向集中于国防工业部门、船舶集团下属企业及科研院所,近三年毕业生入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船重工714所等单位比例达85%。联合培养博士生还可进入高校任教或担任企业技术总监。
招生政策与奖助体系
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约20-30人,推免生占比约15%。学费执行国家统一标准(8000元/年),同时设立“军工奖学金”“创新项目基金”等专项资助,覆盖100%全日制学生,最高奖助金额达5万元/年。复试注重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研成果、专利等可作为加分项。
产学研协同与社会服务
通过控股公司“天津七所高科”实现技术转化,研究生可深度参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石油测井设备等民用产品开发。研究所与天津大学共建“智能导航联合实验室”,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设立控制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形成“科研-教学-产业”闭环生态。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研究生院以军工科研为根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兼具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研中学、学中研”的培养机制,不仅推动了舰船导航技术的突破,更为我国海洋装备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持续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