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个关键且复杂的任务。很多财务人员在初次接触时,往往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编制现金流量表并非难事。
明确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这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表有所不同。它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等;现金等价物则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在编制前,要准确界定这些范围,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
确定编制方法
常见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这种方法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间接法则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不过一般要求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编制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收集相关数据
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就得先收集各类数据。对于经营活动,需从销售、采购、工资支付等日常业务环节获取数据。例如,从销售部门获取销售商品收到现金的具体金额及收款方式等信息;从采购部门了解购买商品支付现金的情况。对于投资活动,要梳理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处置资产等相关业务的数据。而筹资活动方面,则要掌握企业吸收投资、取得借款、偿还债务、分配股利等业务的资金流动情况。这些数据的收集要细致且准确,为后续的编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进行具体编制
以直接法为例,在确定了编制基础、方法并收集好数据后,就可以开始具体的编制工作了。首先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部分,按照不同的现金收支类别依次填入相应数据,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就将从销售业务收集来的现金收入数据填入。然后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部分,同样根据所收集的对应业务数据进行准确填写。填写过程中要注意各项数据的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编制现金流量表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清楚其编制基础,选对编制方法,认真收集数据并准确进行编制,就能顺利完成这项重要的财务工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