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投资领域,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专业术语,“可供出售证券”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可能对它的具体含义感到困惑,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定义
可供出售证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金融资产的分类。
特点
可供出售证券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它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比如,当市场行情变化导致其价值上升或下降时,这种变动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而是体现在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中。另一方面,可供出售证券的持有意图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明确是持有至到期,企业持有它可能是为了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机出售获取收益。
常见类型
可供出售证券包含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债券,企业购买的一些债券如果不打算持有至到期,并且也不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条件,就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有股票,企业持有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满足相关条件时也可作为可供出售证券。
会计处理
在会计核算上,取得可供出售证券时,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后续计量中,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可供出售证券发生减值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损失金额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证券是金融资产的一种重要分类,它有自己特定的定义、特点、常见类型和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对它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金融资产构成和相关的财务处理,不再对这个专业术语感到迷茫。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