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个重要概念,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何准确计算它。下面就来详细讲讲。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简单说就是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由于损耗等原因,按照一定方法把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步分摊到它的使用周期内的各个期间的费用里。比如企业买了一台设备,能用很多年,那每年就要算一部分它的损耗价值作为成本。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直线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计算公式是: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例如,一台设备原值10万元,预计净残值1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那么年折旧额=(10-1)÷5=1.8万元。
工作量法: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折旧。公式是: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比如一辆货车,原值20万元,预计净残值2万元,预计总行驶里程50万公里,当月行驶了5000公里,先算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0-2)÷50=0.36万元/万公里,那当月折旧额=0.36×0.5=0.18万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折旧。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前面几年用这个方法算折旧,到最后两年要改用直线法,把剩余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平均分摊。比如设备原值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4年,折旧率=2÷4×100%=50%,第一年折旧额=8×50%=4万元,第二年折旧额=(8-4)×50%=2万元,第三年和第四年改用直线法,(8-4-2-预计净残值)÷2来计算。
年数总和法:它是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与预计使用年限的数字总和之比作为折旧率,再乘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来计算折旧。比如设备原值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0.6万元,第一年折旧率=5÷(1+2+3+4+5)×100%=5/15×100%,第一年折旧额=(6-0.6)×(5/15×100%)。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
主要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等。固定资产原值就是购买固定资产时的入账价值。预计净残值是预计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预计使用年限则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等预估它能正常使用的时间。
了解了这些,就能根据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从而更科学地进行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虽然有多种方法,但只要掌握了其原理、公式以及影响因素,就能准确进行计算,让企业的财务核算更加准确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