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常常会听到“出纳”这个岗位名称。不少人可能会疑惑,它具体是做什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出纳”的相关知识。
出纳的定义
出纳,从字面理解,“出”即支出,“纳”即收入。简单来说,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
出纳的工作内容
现金收付方面,出纳要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根据稽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对于重大的开支项目,必须经过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或单位领导审核签章,方可办理。收付款后,要在收付款凭证上签章,并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银行结算业务也是出纳的重要工作。包括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确保账账相符。同时,要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汇票等结算票据,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另外,出纳还要负责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对于现金和有价证券,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超过部分要及时送存银行。
出纳的重要性
出纳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的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妥善保管财务印章和票据,能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出纳提供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资料,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出纳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企业资金的收支和保管等关键环节,明确什么叫出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也让我们对企业资金的运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