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属于专科(高职)教育范畴。根据2025年最新招生信息,该校在广西实施专科批次招生,并未进入本科一批或二批招生序列。作为广西首家演艺类专业院校,学校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下设表演艺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音乐表演、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等40多个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2.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1398亩(含在建空港校区1078亩),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自治区示范性实训中心,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类高职院校。
历史沿革与行业地位
这所承载21年职教基因的院校历经三次跨越式发展:
- 资源整合期(2004-2010年):前身可追溯至2004年成立的知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迁入原武警指挥学院旧址,2010年落户南宁明阳工业区,形成表演艺术与工程技术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 示范升级期(2018-2022年):2018年成为广西首家民办万人高职院校,2022年入选校友会中国高职院校排名III类第101位,表演艺术专业群获评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
- 产教融合深化期(2023年至今):与东盟国家共建“中国-东盟表演艺术研究院”,开发的《壮族舞蹈实训标准》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范本,杂技表演专业学生作品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专业布局与核心优势
学校构建“表演艺术+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专业体系:
- 国家级示范专业:音乐表演和舞蹈编导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项目,开发的《天琴弹唱教学体系》填补民族艺术教育空白。
- 省级特色集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涵盖元宇宙场景设计、非遗文化创意等方向,与深圳中时富集团共建数字艺术工坊,学生参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道具制作。
- 国际认证突破:播音与主持专业引入韩国明知大学学分互认体系,国际标准舞专业毕业生可考取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资源与实训体系
形成“虚实结合、演训一体”的现代职教场景:
- 实训平台:投资1.2亿元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实训中心,包含西南地区唯一的杂技训练穹顶剧场和元宇宙语言实训室,可模拟多语种主持场景。
- 师资力量:551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62%,含省级教学名师11人,柔性引进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东盟国家非遗传承人等产业导师42人。
- 数字转型:建成23门国家智慧教育精品课程,开发的《区块链舞台灯光控制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2025年实现所有专业智慧教学全覆盖。
招生就业与社会服务
学校实施“分类培养+精准对接”育人机制:
- 梯度化录取:2025年高职单招采用“专业测试+文化素质”考核模式,舞蹈表演专业要求身高女160cm/男170cm以上,声乐方向需通过视唱练耳测试。
- 就业质量: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5%以上,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占据广西地市级广电系统岗位的35%,杂技表演方向毕业生起薪达6000元。
- 文化输出:年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00余场,开发的《壮族歌圩文化传承手册》覆盖广西122个县区,乡村振兴项目累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5000人次。
未来发展蓝图
学校锚定三大战略方向实现内涵式跃升:
- 职业本科突破:计划2027年前升格为广西演艺职业技术大学,首批申报智能舞台技术、数字传媒艺术等职业本科专业,空港校区建成后将扩容至3万在校生规模。
- 智慧教育升级:投资8000万元建设元宇宙演艺实训中心,开发《AI辅助剧目创编系统》等12门新课,2026年完成所有艺术类专业数字化改造。
- 国际标准输出:在东盟国家设立3个“丝路艺术工坊”,输出《中国民族舞蹈技术规范》等国际职业标准,计划五年培养1000名双语艺术人才。
这所秉承“知识就是力量”校训的艺术职教高地,虽未开展本科招生,但其2个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196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办学实力,持续巩固“中国-东盟艺术人才摇篮”的行业地位。正如教育部评估专家所言:“该校为职业教育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民办院校的创新实践样本”。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