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零基础想要报考注册会计师(CPA)的人来说,往往会面临一个困惑,那就是第一次报考选择什么科目比较好呢?这关系到后续的备考规划和能否顺利通过考试,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了解CPA考试科目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门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零基础考生首先要对这些科目有个清晰的认识。
考虑科目特点选择
《会计》是CPA考试的基础,内容多、难度大,知识点贯穿其他科目。如果后续打算考其他科目,先学《会计》能打下良好基础。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等知识点,在合并报表等内容中也会用到。
《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记忆性内容较多。《经济法》涉及各种法律法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侧重于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零基础且记忆力较好的考生来说,是不错的初次报考选择。
《税法》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像增值税、所得税等都是常见的税种。如果考生对税收方面有一定兴趣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报考《税法》会相对轻松一些。
《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难度较大。《审计》的逻辑性强,很多内容需要理解和记忆;《财务成本管理》涉及大量的计算。零基础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建议初次报考。
结合自身情况决策
除了科目特点,还要考虑自身的时间和学习能力。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学习能力也较强,可以选择《会计》搭配《税法》或者《经济法》等科目报考,利用科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时间有限,选择一门相对简单的科目如《经济法》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集中精力备考,增加通过的几率。
零基础考生第一次报考CPA要综合考虑科目特点和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才能在备考过程中更加顺利,为后续通过CPA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最初报考科目选择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