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收购其他公司的情况。而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准确地做出收购公司的分录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反映。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收购分录
当收购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通常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比如,A公司收购同一控制下的B公司,假设B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A公司持有B公司60%股权。那么A公司的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60%=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假设为200万元)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100万元)
这里要注意,如果实际支付金额大于应享有的份额,差额应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收购分录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应以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等之和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例如,C公司收购非同一控制下的D公司,C公司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300万元)和银行存款(200万元)作为支付对价,取得D公司80%股权。此时C公司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200=500万元)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金额,假设为50万元)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假设为350万元)
银行存款200万元
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这里为300-350+50=0万元,若有差额则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分录
有些收购是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完成的。比如E公司分三步收购F公司达到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每一步交易的性质(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以及相关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等因素来分别确定每一步的分录,最后综合各步分录进行调整,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符合最终的收购情况。具体的分录要结合实际交易细节,比如每步支付的对价形式、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变化等情况细致分析确定。
收购公司的分录做法需要依据收购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或者是否是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合并等,再结合相应的会计准则,准确做出每一笔分录,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