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资产核算中,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有时候,企业会面临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的情况,那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呢?这是许多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
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当固定资产存在一些迹象时,可能需要考虑减值准备。例如,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比如,某电子企业生产的特定型号设备,因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替代产品,导致该设备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就可能需要考虑减值。
再如,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像环保政策的变化,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设备面临淘汰风险,其价值就可能下降。
资产使用方式和价值的变化
如果固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这时候也可能发生减值。例如,企业由于战略调整,原本用于生产的某条生产线不再使用,准备出售,那么就需要评估其是否减值。
另外,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比如,某运输企业的一批货车,由于运输市场的不景气,实际的营业收入远低于预期,且预计未来也难以改善,就可能要考虑计提减值准备。
定期检查与特殊情况
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即使不存在减值迹象,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固定资产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也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固定资产受损,也需要及时评估是否减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发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从市场价格波动、政策环境变化到资产自身的使用和绩效情况等,都可能引发减值。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情况,合理评估固定资产的价值,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