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存货跌价”这个词。比如,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生产了一批款式新颖的服装准备投放市场,但随着市场潮流变化,这款服装变得不受欢迎,库存积压,此时就可能涉及到存货跌价的问题。那么,存货跌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存货跌价的定义
存货跌价是指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情况。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持有的存货,按照当前市场情况和预计销售情况,预计能收回的金额比存货的账面成本低了。
存货跌价的原因
造成存货跌价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当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减少,而供应却增加时,产品价格往往会下跌,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例如智能手机市场,当新的技术和款式推出,旧款手机的市场需求就会下降,其存货就可能面临跌价。另一方面,产品自身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存货跌价。比如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技术更新换代使得产品过时等。
存货跌价的会计处理
企业需要定期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当发现存货存在跌价迹象时,要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与存货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当存货价值回升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存货跌价是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反映了存货的实际价值变化,企业需要准确判断存货是否跌价,并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高估资产和利润。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