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研究院(630所)研究生院作为我国航空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与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该院地处西安市阎良区,被誉为“中国飞机城”,自1959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与适航审定工作,是我国航空工业中唯一承担此类综合性飞行试验任务的机构。其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航空科技前沿需求,致力于为国防建设和民用航空发展输送高层次专业人才。
历史沿革与科研定位
中国航空研究院(630所)前身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1961年正式组建,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研究院不仅承担飞行器鉴定试飞的核心任务,还深度参与航空预研、国际合作及技术标准制定。其研究生院的设立,旨在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航空科技人才,支撑国家航空装备自主创新。
研究生教育特色
1.定向培养与免学费政策
研究院所有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定向培养,学制三年。学生录取后无需承担学费,且享受公寓式住宿保障,每月发放助学金(研一约3300元/月,研二起4300元/月),并根据学业表现获得奖学金(最高10000元/年)。
2.产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第一年基础课程在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完成,第二年起进入研究院参与实际科研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课题开展研究,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招生专业与考试科目
研究院目前开设三个硕士专业:
飞行器设计(082501):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可选《结构有限元分析》或《飞机总体设计原理》。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专业课包括《工程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专业课可选《自动控制原理》或《信号与系统》。
招生名额有限,每年合计约7-10人,竞争激烈。
师资力量与科研资源
研究院拥有近2000名技术人员,包括近百名国家级科技专家和试飞英雄,导师团队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组成。学生可参与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如歼击轰炸机、大型运输机的试飞验证,并利用风洞实验室、强度测试平台等先进设施。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研究院与美、法、俄等十多个国家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参与国际适航标准制定。研究生可通过联合项目接触全球航空前沿技术,部分课题涉及跨国数据共享与联合实验。
就业保障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需签订至少5年服务协议,由研究院统一安排就业,主要进入飞行试验技术、适航审定等核心岗位。因参与过实际型号任务,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经验,职业晋升路径清晰。
报考条件与流程
学历要求:应届或往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需持有学士学位,且本科专业与报考方向对口。
年龄限制:一般不超过28周岁,需通过政治审查与体检。
报名流程:通过研招网提交材料,完成学历校验,复试包含笔试(专业课)、英语测试及综合面试。
基础设施与学习环境
阎良基地占地广阔,配备现代化科研楼、试飞机场及模拟训练中心。学生可入住带独立卫生间的公寓,享受图书资料室、健身中心等生活设施,形成“学研住”一体化的封闭式管理环境。
中国航空研究院(630所)研究生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课题驱动、实战育人”的模式,塑造了一批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能力的航空精英。其定向培养机制不仅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更通过系统化的科研训练,为航空工业的持续创新注入核心动力。随着国产大飞机、新型军机等项目的推进,研究院的育人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成为航空强国建设的重要人才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