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领域,中级会计和注会会计都是备受关注的专业资格考试,很多人都想知道它们的难度究竟如何呢?这也成为了不少会计从业者以及想要踏入会计行业的人心中纠结的问题,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考试科目对比
中级会计考试主要有《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三门科目。这三门科目内容各有侧重,《中级会计实务》注重会计实务的处理,涉及较多的账务处理和会计分录;《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不少公式需要理解和运用;《经济法》则主要是各类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会计科目,也就是常说的注会会计,其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且深入。注会会计不仅要掌握中级会计实务里的基础账务处理,还要对一些特殊业务、复杂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有深入理解。除了会计科目外,注会考试还有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多门科目,整体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差异
中级会计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等。各题型分值分布相对较为均衡,比如单项选择题一般每题1.5分左右,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等。整体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只要把教材内容掌握扎实,通过考试还是有较大机会的。
注会会计的考试题型同样有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等,但注会的选择题分值占比相对小一些,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分值占比更高。而且注会的题目难度普遍较大,很多题目会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容易失分严重。
考试通过标准不同
中级会计考试要求考生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三门科目的考试即可取得中级会计资格证书。这就给了考生一定的时间弹性,可以合理安排考试科目。
而注会考试则要求考生在五年内通过专业阶段的六门科目考试,之后还需要通过综合阶段的考试才能获得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注会考试的战线相对拉得更长,而且每年考试内容都可能有一定变化,需要考生持续跟进学习。
学习时间投入要求不同
由于中级会计考试内容相对注会会计来说没那么繁杂,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每天能保证3-4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持续学习6-8个月左右,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但注会会计不同,其知识量大且难,即使有较好的会计基础,每天也至少需要投入5-6小时甚至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往往需要持续学习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通过注会会计科目的考试,更别说要通过整个注会考试了。
中级会计和注会会计在难度上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中级会计相对来说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考试难度适中,通过时间和学习投入要求相对没那么高。而注会会计无论是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题型难度以及通过标准等方面,都要比中级会计难得多,需要考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