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库存商品成本发生变价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商品质量变化、库存积压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那么当库存商品成本变价时,该如何准确地进行帐务处理呢?这是许多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成本变价的情况及对应账务处理原则
当库存商品成本上升时,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产成品成本增加。此时,要根据成本核算方法来确定账务处理。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那么在成本上升后新购入的高价存货会在后续发出时影响成本核算。在账务上,要按照新的成本价记录库存商品的价值,增加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相应的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
若是采用加权平均法,要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用新的总成本除以新的总数量得到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然后按照这个新成本来调整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
当库存商品成本下降时,例如市场上同类产品大量涌入导致产品售价降低,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可能会降低库存商品成本价。对于成本下降的情况,同样依据成本核算方法处理。在采用先进先出法时,如果之前高价购入的存货还未发出完,成本下降后新的低价存货发出时就会使成本核算有所不同,要按实际发出情况准确记录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时,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按此调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
涉及的会计分录
成本上升时,假设某企业库存商品原成本为每件100元,因原材料涨价现成本变为每件120元,库存数量100件。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先计算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总成本100×100=10000元,新总成本120×100=12000元,总数量不变仍为100件,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12000÷100=120元。
账务处理上,借:库存商品2000(12000-10000),贷:生产成本等相关科目2000。这里的生产成本等相关科目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确定,如果是生产环节导致成本上升可能是生产成本,如果是采购环节可能涉及材料采购等科目。
成本下降时,比如库存商品原成本每件80元,因市场竞争现成本变为每件60元,库存数量50件。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原总成本80×50=4000元,新总成本60×50=3000元,新加权平均单位成本60元。
账务处理为: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4000-3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当后续该库存商品销售出去时,要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比如销售了20件,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60×20),存货跌价准备400(1000×20÷50),贷:库存商品1600(80×20)。
库存商品成本变价的账务处理需要依据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准确核算并及时记录相关的会计分录,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