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作为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定位始终聚焦于职业教育领域。该校前身可追溯至1940年成立的柳州师范学校,2006年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现拥有官塘主校区和鹿寨分院两大教学区,占地面积1003亩。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备案信息,该校办学层次明确标注为高职(专科),2024年广西专科批文科最低录取线较本科线差距达100分以上。作为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其发展始终围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24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已突破2万人。
办学定位的层级认证
政策框架下的教育属性
该校在教育部备案中明确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执行国家高职专科层次招生政策。虽然与印尼必利达分院、老挝鲁班工坊等开展国际化办学项目,但主体仍为专科层次教育。作为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双高计划"建设方向聚焦于产教融合而非学术研究,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历史沿革的职教基因
办学历史跨越85年,历经柳州师范学校、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等多校合并,形成"修德砺能"的校训精神。2024年数据显示,学前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特色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2%,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入职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比例达65%。
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
先进制造核心领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配备价值860万元的智能生产线实训系统,开发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服务38家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西门子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平均起薪5500元,较传统专业高30%。现代服务创新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建有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开发的壮乡童谣课程模块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校中院"教学模式,与38个康养机构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团队设计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跨境职教特色方向
作为广西首家境外办学高职院校,在印尼设立必利达分院,开发的"中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1200余名。2024年老挝鲁班工坊项目通过认证,实现职业教育标准输出。
招生培养的核心特征
专科批次的绝对主体
2025年实施高职单招与对口招生双轨制,普通类专业学费3700-6000元/年,严格执行广西公办高职收费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要求考生通过声乐、舞蹈等专项测试,报录比达3:1。贯通培养的多元路径
与印尼大学开展"2+2"专本衔接项目,已有136名学生获得双学位。中德合作项目毕业生入职西门子比例达15%,起薪较普通专业高35%。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
近年新增氢能技术应用、无人机测绘等5个前沿专业,淘汰传统行政管理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引入元宇宙创作课程,使教学成本降低40%。
质量保障的创新实践
双师型师资建设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36%,包括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广西技术能手12人。实施的"青蓝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年均企业实践160天,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产教融合深度推进
建设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的VR汽车装配训练系统被38家企业采用。牵头组建广西汽车职教集团,年均培训企业员工1.2万人次。数字化教学改革
投入2.3亿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云端实训工场"全覆盖。开发的《智能生产线运维》课程模块,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使故障诊断效率提升40%。
这座根植于工业重镇的"工匠摇篮",正以"修德砺能"的使命担当谱写职教新篇。正如2025级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在实训日志中写道:"调试机械臂轨迹时,0.01毫米的定位误差让我们深刻理解精密制造的真谛"。随着投资5.6亿元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启动,这所承载85年职教基因的学府,正在开创"本土培养+国际输出"的双循环育人模式,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