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青秀山脚下的青山校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弘商、兴贸致远"的校训扎根职业教育领域。这所2004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前身可追溯至1963年的广西区直机关干部业余大学与广西供销学校。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现有青山、明秀、五合(在建)三大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1.6万人,开设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等42个专业。尽管拥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其办学层级仍常引发社会误解,实际上该校始终定位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体系存在本质区别。
一、办学层级的官方认定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属性为全日制公办专科高校,这在教育部备案信息中明确体现。根据《广西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该校属于高职(专科)层次院校,未进入本科教育序列。2024年招生数据显示,其历史类最低录取线269分,物理类284分,均低于广西本科线150分以上。这种录取分数特征与一本院校存在显著差异,其2024年专科批物理类最低录取位次225848名,更是直观反映了生源层次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虽参与"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但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所有专业均在高职专科批次招生,未开设任何本科专业。即便与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最终获得的仍是合作院校的本科文凭,并不改变学院本身的办学层级。
二、招生体系的职教特征
学校构建"分类考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
- 多元招生机制:2025年高职单招投放2100个计划,涵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退役军人、艺术特长生等单列计划占比15%;
- 联合测试体系:与区内37所高职组建招生联盟,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职业适应性测试包含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核心维度;
- 生源结构优化:形成以广西生源为主体(占比85%)、辐射全国30省的招生格局,2024年面向广西投放6070个专科计划,占年度总计划的92%。
在技能认证方面,作为广西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可开展31个职业工种认证,学生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人数连续三年增长40%。2025年新增"智能商务"专业群,与阿里巴巴共建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的商贸特色
学院形成"商贸流通+数字技术"双核驱动的专业格局:
- 国家级重点专业: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烹调工艺与营养3个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其中电子商务专业连续六年获全区技能大赛冠军;
- 产教融合深化:与苏宁易购、广西供销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学生占比达35%;
- 数字化转型突破:投资1.5亿元建设MR混合现实商务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覆盖率达87%,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农村电商大数据中心。
在师资建设方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3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形成"企业导师+教学名师"的混编团队。2025年启动"数字商贸人才孵化计划",重点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四、发展挑战与转型机遇
作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该校面临三重发展命题:
- 校区建设压力:五合新校区需在2027年前完成50万㎡建设,总投资15亿元,当前生均场地面积不足同类院校的1/3;
- 学历层次局限:2024年专升本录取率46.64%,部分商贸管理岗位仍设置本科准入门槛;
- 品牌认知突破:虽获评"全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校",但公众对其"专科层次"认知仍需强化。
同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 政策红利释放:纳入广西"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院校,获专项经费建设智慧物流实验室;
- 产业升级助力: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东盟小语种等7个特色专业;
- 终身教育拓展: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万人次,构建"学历+技能"贯通培养体系。
结语
这座承载六十年职教基因的桂商摇篮,正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下书写新篇。从2025年投资2.4亿元建设的数字农商研究院,到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的创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践行"为商贸育英才"的办学初心。正如校史馆中2004年的建院批文所述:"立足专科,服务三农。"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新时代,这所拥有42个特色专业的公办高职,正以"商贸特色+数字转型"的双轮驱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当"数字中国"重构商业生态,其聚焦智慧商务、深化产教协同的办学实践,正在谱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壮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