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的日常运营中,积分抵现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既能吸引顾客消费,又能增加顾客的忠诚度。然而,对于商场来说,积分抵现该如何准确入账却是一个需要明确的财务问题。
积分抵现的本质
积分抵现实际上是商场给予顾客的一种价格折扣优惠方式,只不过这种折扣不是直接在商品标价上进行扣减,而是通过顾客前期消费积累的积分来实现抵减本次消费金额的目的。从财务角度看,它影响了商场的销售收入确认以及相关成本的核算。
销售收入的入账处理
当顾客使用积分抵现时,商场不能按照顾客实际支付的现金全额确认为销售收入。比如,一件商品售价100元,顾客用20积分抵现了20元,实际支付80元现金。此时,商场应按照商品的公允价值(也就是正常售价扣除积分抵现后的金额)来确认销售收入,即80元。同时,要将积分抵现的20元部分确认为一项递延收益,因为这部分实际上是商场前期通过顾客消费积累积分而给予的一种返利,只是在本次消费时兑现了。
递延收益的后续处理
对于确认的递延收益,在后续随着顾客继续消费使用积分等情况逐步进行结转。假设下次顾客又消费了150元,没有使用积分,那么可以按照一定的合理比例,将之前确认的递延收益中的一部分结转为当期的销售收入。具体的结转比例可以根据商场自身制定的积分规则以及财务核算的精细程度等来确定。
成本核算的考虑
在积分抵现的情况下,商品的成本核算依然按照正常的销售出库成本来计算。也就是说,虽然销售收入因为积分抵现而有所调整,但商品本身的成本并不会因为积分抵现这一行为而改变。比如上述售价100元的商品,成本是60元,无论顾客是否使用积分抵现,销售该商品时成本依然按60元核算。
商场的积分抵现入账需要准确把握其对销售收入、递延收益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影响,按照合理的财务规则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商场财务数据的准确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