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个体工商户来说,计算个人所得税常常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毕竟这关系到自己辛苦经营所得到底要交多少税,弄不清楚可不行。
了解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查账征收呢,就是个体工商户得按照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核算,然后在纳税申报的时候,按照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对照相应的税率表来计算应纳税额。而核定征收则是税务机关根据一定的方法,比如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等来核定应纳税额,一般适用于账簿不太健全等情况。
查账征收下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
如果是查账征收,首先要明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这里的收入总额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像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等都算。成本就是为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比如购买原材料的费用、雇佣员工的工资等。费用则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损失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等。
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就可以对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啦。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比如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是5%;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1500元等等,按照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出应纳税额就行啦。
核定征收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核定征收相对来说计算会简单一些。如果是按照收入核定应纳税额,税务机关会根据行业等因素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适用税率。这里的适用税率同样是根据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应的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来确定哦。
个体工商户计算个人所得税得先搞清楚自己是哪种征收方式,然后按照相应的方法准确计算。这样既能保证依法纳税,又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经营成本和收益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