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作为贵州省财经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依托学校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国际化视野,构建了覆盖学术型博士、硕士及专业学位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学校以“锻铸儒魂商才”为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智库作用。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贵州财经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正式更名为大学。历经六十余载发展,研究生教育已形成本硕博衔接的完整体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作为贵州省唯一以经管学科为主的省属重点高校,其研究生院在西南地区财经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1145人,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59个专业。
二、学科体系与专业特色
学校构建了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优势的学科群,其中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博士点覆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前沿领域,2025年博士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制”双轨并行,学术成果积分制考核凸显科研导向。硕士教育强调交叉创新,如金融工程硕士融合数理建模与金融实务,会计硕士(MPAcc)设置审计理论与实务方向,配备国家级精品课程《审计学》。
三、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
研究生培养实行“两阶段进阶制”,硕士生需完成课程学分与论文答辩双重要求,博士生实施4年基本学制与6年最长修业年限管理。创新实践平台包括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人文论坛”“经济论坛”等学术品牌活动,年均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逾百场。在职教育方面,会计学院开设审计方向研修班,采用“课程学习+全国统考”模式,允许学员分阶段完成硕士学位申请。
四、国际化教育格局
学校与全球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西密歇根学院开设会计学、市场营销等全英文授课专业,采用“双导师制”与学分互认机制。中外合作项目中,金融学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与美国马歇尔大学对接,要求考生英语单科达满分值的60%。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覆盖工程管理等专业,提供海外访学与双学位机会。
五、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研究生导师队伍包含专任教师106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4%,博士生导师29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等高水平师资。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数量位居省内前列,科研成果奖励涵盖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等重磅奖项。博士申请者需提交北大核心或SCI/SSCI论文,强化学术门槛。
六、招生选拔与报考条件
博士招生突出学术潜力评估,要求申请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英语需满足CET-6≥425或托福85分等标准,同等学力者需提供3篇北大核心论文及省部级科研奖励。硕士统考实行“初试+复试”综合评价,法律硕士区分法学与非法学背景,MBA等专业学位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特殊专业如翻译硕士设英语口试环节,艺术类考生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七、奖助体系与学习成本
全日制博士学费9000元/年,享有国家助学金与学业奖学金覆盖。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全额奖学金、助研津贴等多元资助,西密歇根学院学费标准为28000元/学年,另收5000元项目管理费。学校设立“三助”岗位,年均发放奖助资金超千万元,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专项补助。
八、校园环境与学术生态
主校区坐落于花溪大学城,拥有智能化图书馆、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设施,鹿冲关校区专注国际教育与在职研修。学术资源方面,馆藏纸质文献200余万册,购置JSTOR、EBSCO等国际数据库,为研究生提供文献检索与分析工具支持。常态化举办“儒魂商才”大讲堂,邀请袁志刚等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研究氛围。
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国际化合作网络、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形成了独具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其经管学科群将持续为西南地区输送高端专业人才,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正朝着建设西部一流财经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