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税收相关的事务中,常常会涉及到“先征后退”和“先征后返”这两个概念,不少人容易混淆它们,不清楚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概念解析
先征后退,是指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征收入库后,再由税务机关或财政部门按规定的程序给予部分或全部退税的一种税收优惠。例如,某些特定行业为鼓励其发展,在企业按正常流程缴纳税款后,根据相关政策退还部分税款,以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其进一步发展。
先征后返,是指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征收入库后,再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的程序给予部分或全部返还已纳税款的一种税收优惠形式。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对新入驻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其缴纳税款后,财政部门会将部分税款返还给企业。
区别要点
适用范围不同
先征后退主要适用于特定的行业或产品,目的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定行业的发展。例如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通过先征后退的方式给予税收支持。而先征后返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更多地是从区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角度出发,对符合当地政策要求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优惠。
管理程序不同
先征后退一般由税务机关负责审核和退税操作,企业需要按照规定提交相关资料,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才能获得退税。先征后返则是由财政部门主导返还工作,企业在缴纳税款后,需向财政部门申请返还,财政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后,将符合条件的税款返还给企业。
先征后退与先征后返虽然都是在企业缴纳税款后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但在概念、适用范围和管理程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种税收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利用政策优势,降低成本,促进自身发展。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