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其中“应计提折旧额”就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的概念。它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应计提折旧额的定义
应计提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简单来说,就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逐渐转移到成本或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计算应计提折旧额的关键要素
固定资产原价:这是计算的基础,也就是企业为取得该固定资产而实际发生的支出。比如企业购买一台设备花费10万元,这个10万元就是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例如预计设备报废后能卖1万元,那1万元就是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当存在减值情况时,计算应计提折旧额要把这部分扣除。
应计提折旧额的计算示例
假设某企业有一台设备,原价为5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且没有计提减值准备。那么每年的应计提折旧额=(50-5)÷10=4.5万元。如果在使用了3年后,该设备经测试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3万元,此时剩余使用年限还有7年,那么之后每年的应计提折旧额=(50-5-3-4.5×3)÷7≈3.79万元。
应计提折旧额是企业财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企业成本和利润的计算。通过明确其定义,了解计算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计算,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应计提折旧额了。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