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而如今不少地区为了鼓励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会给予相应补贴。但这补贴到了企业手里,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呢?这可让不少财务人员犯了难,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明确补贴性质
安全生产标准化补贴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要准确做账,首先得判断这笔补贴是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如果补贴是用于购置安全生产相关设备等资产的,那大概率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是补贴主要是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产生的费用等进行补偿,那通常就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贴做账方法
当确定补贴与资产相关时,在收到补贴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比如企业收到一笔用于购置新的安全生产监测设备的补贴款1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00000,贷:递延收益100000。
之后随着设备的折旧,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损益。假设设备预计使用5年,无残值,每年折旧2万元,那每年结转递延收益的分录为:借:递延收益20000,贷:其他收益20000。
与收益相关的补贴做账方法
要是补贴与收益相关,还得进一步区分是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还是补偿已发生的成本费用。
如果是补偿以后期间的,收到补贴时同样先确认为递延收益。比如企业收到一笔预计用于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费用的补贴款8万元,收到时:借:银行存款80000,贷:递延收益80000。到了下一年实际发生培训费用时,比如发生了6万元培训费用,此时分录为:借:递延收益60000,贷:其他收益60000。
要是补偿已发生的成本费用,那在收到补贴时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例如企业之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已经支出了5万元费用,现在收到补偿这笔费用的补贴款5万元,会计分录就是:借:银行存款50000,贷:其他收益50000。
企业在处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补贴账务时,一定要准确判断补贴性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与合规,也能更好地利用好这笔补贴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