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常常会面临各种价格波动的风险,套期保值工具便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人对于套期保值工具如何做会计分录却不太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套期保值工具的基本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常见的套期保值工具有期货合约、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等。了解其基本概念是做好会计分录的前提。
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分录
当企业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时,适用公允价值套期。比如企业持有一项存货,担心其价格下跌,通过卖出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在初始确认时,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假设企业A持有存货价值100万元,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卖出期货合约,初始公允价值为0。一段时间后,存货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为10万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套期损益10万元(存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贷:存货10万元(调整存货账面价值)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1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贷:套期损益10万元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分录
现金流量套期主要是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套期,常见于对预期交易的套期。比如企业预计未来3个月要购买一批原材料,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于是买入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在初始确认时,套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无效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在后续期间,如果预期交易发生了,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
假设企业B预计3个月后购买原材料,价值50万元,买入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初始公允价值为0。3个月后,原材料价格上涨,购买成本变为6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为10万元。其中有效套期部分为8万元,无效部分为2万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10万元(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8万元(有效套期部分)
套期损益2万元(无效套期部分)
当购买原材料时:
借:原材料60万元
贷:银行存款60万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8万元
贷:原材料8万元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会计分录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套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无效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后续处置境外经营时,将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套期保值工具的会计分录需要根据不同的套期类型以及具体的业务情况来准确编制,要明确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以及有效、无效套期的区分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处理上准确反映企业套期保值活动的经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