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分析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边际贡献”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它在企业决策等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边际贡献的基本概念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变动成本是指那些随着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化而直接变化的成本,比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例如,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每生产一部手机,购买零部件、支付生产工人工资等这些会随着产量变动的成本就是变动成本,而手机的销售收入减去这些变动成本,得到的就是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的意义
边际贡献反映了产品的盈利能力,它体现了产品在扣除直接变动成本后,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如果边际贡献大于零,说明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弥补变动成本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可以用来弥补固定成本,当弥补完固定成本后还有剩余,就形成了企业的利润。比如,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边际贡献为50元,而固定成本分摊到该产品上是30元,那么就有20元的利润。反之,如果边际贡献小于零,企业生产该产品越多,亏损就越大。
边际贡献在决策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边际贡献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中,如果某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零,即使它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可能是因为固定成本较高),也不应该轻易停产。因为停产的话,就没有了边际贡献来弥补固定成本,亏损可能会更大。再比如在新产品开发决策中,要比较不同新产品的边际贡献大小,选择边际贡献大的产品进行开发,更有利于企业盈利。
边际贡献是企业经营和财务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了解产品的盈利能力,在企业的各种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更科学地做出决策,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