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权益工具为何要按账面价值来计量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定的逻辑和原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一下。
权益工具的定义与特点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比如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就是典型的权益工具。权益工具的持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权益,这意味着他们在企业清偿完所有负债后,对剩余资产有索取权。其特点包括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权益工具持有者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像负债有固定的利息支付。
按账面价值计量的原因——可靠性
账面价值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确定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权益工具的初始确认通常是按照发行时收到的对价来计量,后续在持有期间,按照账面价值计量可以提供相对稳定和可验证的信息。这样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基于较为可靠的数据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企业发行股票时,按照实际收到的资金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后续在持有期间维持账面价值,使得财务信息具有连贯性和可追溯性。
按账面价值计量的原因——反映真实权益
按账面价值计量权益工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的权益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账面价值能够体现这种积累的过程和结果。它考虑了企业的初始投入、经营利润的留存等因素,能够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权益状况。比如,企业通过多年的盈利留存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能够准确地反映这一变化。
权益工具按账面价值计量是基于可靠性和反映真实权益等多方面的考虑。这样的计量方式有助于提供准确、稳定的财务信息,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我们也因此明白了权益工具按账面价值计量的原因所在。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