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丽江师范学院以其百年师范教育的深厚积淀,成为滇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这所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自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肇始,历经119年发展,于2024年5月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作为滇西北唯一的公立本科院校,其办学层次与招生定位始终备受关注。
一、办学定位的"本科属性"
学校具有"公办基因+师范特色"双重特征:
- 历史沿革:前身为1906年创立的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历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丽江教育学院等发展阶段,2024年由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 隶属关系:云南省直属公办高校,占地面积965.68亩,校舍建筑面积31.21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7070万元;
- 培养目标:聚焦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构建"本科+专科"双层次培养体系,现有5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
二、招生批次的"二本定位"
现行招生政策体现"新晋本科"发展特征:
- 录取标准:2024年在云南省本科二批理科最低录取线453分(位次82032),文科516分(位次27587),显著低于一本控制线;
- 专业布局:本科专业包含小学教育、体育教育、英语等师范方向,专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学前教育为特色;
- 学费标准:本科专业学费3400-8500元/年,专科专业3400-10000元/年,符合公办院校收费标准。
三、专业建设的"三维支撑"
构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区域服务"培养体系:
- 核心专业群:形成小学教育国家级示范专业群,建有滇西北民族艺术传承基地,在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 产教融合: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1+5+3+1"协同提质模式,开发《桂梅精神》特色课程体系;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中小学教师7万余人次,培养1万余名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四、质量保障的"四重机制"
在师范教育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 师资力量:515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超60%,拥有云岭学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教师20余人;
- 竞赛成果: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756项,专科生升本率最高达76.42%;
- 就业质量: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75%,培养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等杰出校友;
- 科研创新: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获授权专利97项,被政府采纳咨询报告309份。
五、未来发展的"升维战略"
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
- 层次突破:规划新增10个本科专业,2025年本科专业总数达15个,筹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数字转型: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开发《元宇宙+教育》等创新课程,打造"互联网+师范教育"新模式;
- 国际拓展:与泰国、缅甸等国高校开展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作为"滇西北教师摇篮",丽江师范学院用百年办学实践诠释了边疆师范教育的使命担当。这所承载"德高业实、丽泽三江"校训的学府,虽暂未进入传统一本序列,却以95.75%的就业率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基础教育领域树立质量标杆。其发展轨迹揭示的核心启示是——在新师范教育体系下,院校的价值评判应突破批次框架,更需关注师范生培养质量与边疆教育振兴的适配度。这所正在推进"双万计划"的新晋本科院校,正以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在新时代西部教育振兴战略中谱写新篇。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